首页 > 财经 >

多家险企偿付能力告急忙增资 国资外资股东成座上宾(4)

2018-09-28 07:44:50 网络整理 阅读:83 评论:0

当前,保险公司股权正在迎来新一轮变更,有民营险企人士表示,如果在补充资本金的压力下,保险公司为了“过审”,找来了理念并不合的新股东合作经营,将会为日后埋下隐患。过去,保险行业中就出现过股东不合而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的案例,如新光海航、中法人寿等。

该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在调整股权结构时,对于新资本的加入,应从长远考虑,要谨慎选择,既要避免一股独大,也要避免股权过于分散,出现股东诉求难以统一、影响公司治理效率。

资本进入

保险业热情减退

有迹象表明,资本追逐保险公司股权的热情在降温。

今年初,华业资本公告放弃收购长城人寿股权。背后原因包括,华业资本管理层考虑到此次收购事项已持续将近一年,资金占用过大,能否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存在不确定性,最终决定放弃收购。

一家财险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最近一轮增资已经筹划了很久,然而潜在的股东都换了一拨,增资仍难确定下来。他的感受是,保险股权监管政策收紧后,资本方对于保险股权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热度有所下降。“新股东获得批准,预计还要等"三定"全部落定之后。同时,准股东也在观望监管动向。”

在中型民营企业从事投资工作的李林(化名),去年上半年曾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求购信息——“有没有寿险公司卖股份?最好有控股权。”去年下半年,他的求购信息不仅仍然有效,而且需求更多。

但今年以来,李林不再关注这些股权交易信息。据他介绍,今年来,筹建保险公司的审批速度明显放缓、股权转让交易的审核趋严,释放出一个信号: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没有长期经营的定力、明确的保险经营战略,获得保险牌照越来越难。

目前,市场上对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股权有需求的主要是三类机构:互联网保险经营者、金融大鳄以及实业公司。互联网保险经营者主要是基于业务发展的需求;金融大鳄多希望补齐金融牌照、实现综合化经营;实业公司中,有的希望进入保险行业,丰富产业链条,有的则是因为看到了前期个别股东将保险公司当作“现金奶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