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创新药企扎堆上市 IPO或成价值兑现通道(6)

2018-07-06 22:16:17 网络整理 阅读:141 评论:0

2017年,埃克替尼销量增长42.87%,基本弥补了降价带来的冲击,实现了“以价换量”,全年实现销售10.26亿元。年报同时透露,自埃克替尼上市至今累计销售收入已达45.18亿元,累计15.5万名患者服用埃克替尼。2018年一季度,埃克替尼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随着各省医保跟进,埃克替尼有望继续放量。

以一款重大创新药站稳脚跟之后,贝达药业步履不停,近三年新药研发投入达1.20、1.61、3.80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13.11%、15.60%、37.09%。贝达药业目前在研项目超过30项,其中7项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空间。

创新药资本支持“制度化”

石药集团、贝达药业的案例说明,在中国这一巨大的药品市场,药企能够通过布局创新药获得市场机会,尤其是在重大疾病、较大适用范围的领域,国产创新药能够与跨国药企的产品同场竞技,既满足临床需求、亦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创新药研发是一个大投入、长周期的行为,资本助力尤为重要,除了石药、贝达这样有上市..作为支撑的投入方式之外,VC、PE投资是重要的力量。

创新药投资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对资本的耐心非常重要。在A股上市对企业有盈利要求的情况下,创新药企不能在有稳定的盈利能力之前实现证券化——除非经由并购,所以创新药企赴港、美上市成为主要选择。

创新药企赴港、美上市并非是资本驱使的结果,而可以看作资本的“接棒”,从VC、PE到资本市场,创新药的资本支撑更加稳固,投资创新药变成一门“生意”,而不是“..”。这对于创新药、治疗手段的进步无疑是好消息,因为只有制度化、工业化的产投模式,才能保证稳定产出。

近期热映的《我不是药神》反映了创新药研发的一个残酷现实,一边是高昂的研发费用、充满不确定性的临床结果,一边是无力支付药费的普通患者,最终却让无视药物专利的仿制药厂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国内创新药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在解决临床需求与高昂药价的矛盾。在创新药物市场有了中国力量,中国创新药能够打破跨国药企垄断的时候,跨国药企创新药“超额利润”的时代才会终结。对于普通的患者来说,才能有尊严地获得更好的治疗。

默沙东创始人乔治·默克说:“仅仅发明了一种新药,并非已经大功告成。我们还要探索有效途径,使最佳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于全人类。”治疗手段的进步并非朝夕之功,庆幸的是,国内医药创新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来源:动脉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