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非遗产业能够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12-08 06:36:59 暂无 阅读:1876 评论:0

这两年我国经济总体环境不是很好,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题,特别是如何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成为各级政府思考和实践的重点,而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非遗及非遗产业当作重点及支柱产业进行打造。

2014年6月6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皮拖鞋艺:文明创新与产业发展”座谈会,省内外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建策建言。在成都打造“中国女鞋之都”的光环之外,雅安的传统手工皮拖鞋又是怎样另辟蹊径的呢?回答这个问题还要追溯到四年前,雅安汇东鞋业面临产业转型,延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专家学者把脉,拉开了“产学研”合作的序幕,走上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五年间,“金兜兜”牌皮拖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屡获殊荣,并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5项,已经成为中国皮革业界的一个典型案例。

1、历史变迁:从“大众”到“小众”的落寞背影。

雅安皮拖鞋技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缩影,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和工艺都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要么在失落中消亡,要么在传承与创新中重焕生机。与其说这是一种抉择,不如说这是一种抗争,巴蜀文化的再生性精神就是在这种抗争中得到体现和延续。

1、历史文献中的拖鞋文化。

《吕氏春秋·仲冬纪》中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了拖鞋的由来:齐湣王有病,医生文挚认为,激怒他便能治好病,故不脱鞋而登堂。齐湣王大怒,因为古代礼法规定,大臣上殿,均要脱鞋,否则就是不敬。齐湣王病好后,就把文挚以不敬之罪烹死了。此后,形成了穿拖鞋之俗,因为古人在屋里是要打赤脚的,碰到紧急情况,只好把鞋跟压倒,拖着鞋走,如有贵客到来,拖鞋表示殷勤迎接,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拖鞋由此而起。

拖鞋之制,历史悠久,且有专业的名称,其中木拖鞋称作“屐”或“屩”。古代的木屐一种是家居用品,后来传至..,成为..的“国粹”;另一种则是名副其实的“登山鞋”,鞋底有前后齿,上山用前齿,下山用后齿。《晋书·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寻山涉岭,常着木屐。”后人将这种有齿木屐命名为“谢公屐”,李白名句“脚着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可以为证。

古代的皮拖鞋称作“皮屐子”,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卷五载崔涯诗云:“布袍披袄火烧氈,纸补箜篌麻接絃。更着一只皮屐子,纥梯纥榻出门前。”诗中不无调侃地描绘了人穿着皮拖鞋出门的样子,皮拖鞋拖在地上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一样生动。事实上,古代的百姓没钱才穿皮拖鞋,因为皮革便宜,做成皮拖鞋远比木拖鞋实惠轻便,也漂亮得多,所以受到家庭主妇的欢迎。明代《客座赘语·用履》卷一有载:“足之所履……其跟益务为浅薄,至拖曳而后成步。其色则红、紫、黄、绿,无所不有。即妇女之饰,不加丽焉”。皮拖鞋发展到清代,更加流行,并引为风雅之事。

2.雅安皮革业的兴衰历程。

雅安地处川藏融汇之处,多民族文化元素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极具雅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雅安的雅雨、雅女、雅鱼,一直令雅安人引以为豪,其实雅安的皮革制造业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并悄然形成一种文化,走进雅安人的生活。

雅安皮革制造历史久远,在明清时期,雅安人即开始有不少家庭作坊进行皮革生产。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建设厅筹建雅安制革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成投产,工人13名,生产25个品种,远销康川各县。1942年更名西康毛革特种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8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接管原西康省毛革公司后,建立了国营雅安皮革厂。1957年后,职工达到298人,1959年试制出口皮鞋。1982年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生产规模扩大,至1984年改名雅安皮革总厂,由1980年的21个品种,42个花色,增加到1985年57个品种,145个花色,生产出口精革19.5万张,皮鞋23.8万双,手套44.5万双,远销美、德、法、..、澳大利亚、古巴、科威特、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占四川全省皮革出口的40%。至1986年,雅安共有市属皮革制品企业13家,产值273.3万元,1995年全市发展到25家,产值达13287万元,从业人员增加到5246人。其中以雅安皮革总厂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其所创造的“星牌”皮鞋享誉省内外,一度成为雅安支柱产业之一。

1989年皮革总厂收归地区所有,90年代后期,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管理问题,出现亏损,负债累累,最终导致破产倒闭。曾经辉煌一时的雅安皮革总厂,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风雨之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3、手工皮拖技艺的执着守护

汇东鞋业成立于1996年,在雅安皮革总厂倒闭之后,由该厂技术骨干孙泽慧女士发起成立。最初以生产童鞋为特色,以“金豆豆”、“金豆芽”为代表品牌。一直以来秉承作坊式经营、以微利求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汇东鞋业转变发展思路,花巨资抢救、保护、传承寻求开发软包皮拖鞋,力求以精湛的传统手工工艺提升企业的产业品质及产值,走以市场为导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道路。2010年,汇东鞋业一面抢救技艺一面开始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合作开发皮拖鞋的创意产品、健康产品,凭借雅安百年皮革文化的历史积淀、近二十年自身发展的良好信誉、传统的皮拖鞋生产工艺的独特优势,寻找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并在西博会、世客会等国际会展中暂露头角。2018年手工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衍生品开发项目己入库文化和旅游部,创意的皮艺产品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旅游文化创意品”、同年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7月被四川省经信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第一批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尽管“金兜兜”手工软包皮拖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金步文化作为中小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领域推广自己的品牌,仍然遭遇到资金的“瓶颈”。而且皮拖鞋的制作工艺繁复,培养技术工人的周期过长,也面临着传承上的难以为继的困境。然而,企业和以孙泽慧为代表的传承人从未放弃过努力。除了每周的传习..,他们还要在创意设计上攻关。为了留住人才,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即使资金再紧张,企业也会保障技术工人的根本利益,对于有创意的作品,除了尊重个人的名誉权,还会给予额外的奖励。正是传承人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企业充满希望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正是像金步文化这样的企业的坚守,让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者和支持者深深的感动。

依靠区域优势资源,依靠挖掘非遗,发展非遗产业的地方,非遗产业无不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这些城市也为其他城市如何进行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因此发展非遗产业,让非遗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非遗产业能够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