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维..族的族名为什么会是汉语?含有维持吾国之义,历史寓意深远

2018-08-06 06:13:58 网络整理 阅读:171 评论:0

提示:维..族“多源”的问题在这里已经非常清楚了,它分明新疆南疆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与古代羌人、塞人、..、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民族的混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混合,而不是某一种民族的混合。也正是这个原因,维..族名是汉语,才有“所谓维..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义”的说法,维者维护,..即你我也!

维..族的族名为什么会是汉语?含有维持吾国之义,历史寓意深远

维..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民族。

这是今天一些专家给予维..族族源的“专业答案”,也是很多书籍使用的“通行版本”,但只要我们认真去读这段文字,其中所说的“多源民族”是非常有深意的,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今天的维..民族,这话是没有错的,回纥人的起源及其西迁里程的历史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没有什么争议,但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其民族成分或者族源问题却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需要正视与研究的。而若将这一点与维..族这一族名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其“多源”于何处。

维..族的族名为什么会是汉语?含有维持吾国之义,历史寓意深远

“维..”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

我们要说的是,这段史料更多偏重于“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而淡化了甚至没有顾及到“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因为这个原因,1921年以前,各地的维..族群没有统一的名称,他们用各自居住地附近的绿洲来称呼自己。1921年维..族的精英知识分子们在塔什干开会,选择了维..(音译,等同畏兀儿,并没有确切的含义)这个名字作为他们身份的标志。而在清代,人们把这个民族称为“缠回”,甚至出现在官方的文书里,维..族人认为此名有侮辱的含义,因此大都以地域相称,如哈密人、吐鲁番人、和田人、喀什噶尔人、伊犁塔兰奇人等等。

维..族的族名为什么会是汉语?含有维持吾国之义,历史寓意深远

1934年,新疆维..文化促进会成立,该会呈请将族名恢复原名。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及新疆省政府发布关于将“缠族”名称改为“维..族”的通令。此过程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专门讲过,在这里不作赘述,只说当年新疆省政府为此发布的“通令”(现在存于新疆档案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