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无法“入定”,就不要奢谈中国画的“写意“(3)

2018-08-22 03:42:18 网络整理 阅读:104 评论:0

无法“入定”,就不要奢谈中国画的“写意“(3)

我认为中国画者的“入定”,即同于道学中的“致虚极,守静笃”,淡泊观世,宠辱不惊的思想入定,也同于佛学中的“心系苍生,不生不灭”的思想“禅定”。但中国画者的入定形式,属于艺术家在创作时的一种心性灵质上的入定形式,与一些道、僧定格在“打坐式的“致虚极,守静笃”、“入定”又有不同。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这种“非常名”,外在表象是画家身上的不拘形式的放荡不羁的绘画生活方式,实则是画家沉醉于水墨丹青艺术品内在的心性、笔意、率意。由此可见,中国画者的“入定”,不是僧道们那种打坐参禅的姿态和入道法门。而是画家们一种思想境界的“入定”,更是他们灵魂和信仰的“入定”。

《庄子.外篇.田子方》记载一则宋元君作画故事。原文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吏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裸袖握管。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翻译成白话,宋元君将要召集众史官来图画,所有的史官都来了,他们向宋元君作揖后,舔笔调墨,在外边的人占了一半。有一个后来的史官,作揖后,很随便的样子,结果没有让他图画。图画结束后,宋元君派人查看,见这个人袒胸露背,随意坐在席上,别人来了,不为所动,他依然赤裸着胳膊,自在运笔。宋元君听说这个情况后,颇有感触的说:这才是真正的画家。

庄子讲的这则故事,就是艺术家灵魂和思想境界的“入定”。而不是僧、道眼观鼻,鼻观心的“入定”。可见,外在的形体姿态的肉身的“入定”与内在心灵和思想境界的“入定”,有着本质的不同。真正的“入定”者,心中根本不存在繁文缛节,行礼作揖以及君王是否重视。这则故事正是从另一个侧面,表述那位“后至者”长期修成的“应物象形”不受外界干扰的“入定”。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画家需要这种状态,需要这种抒发写意真性情的状态。这是“入定”的高级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