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博物馆里过大年”从口号变常态背后的思考(2)

2019-02-17 13:55:01 网络整理 阅读:175 评论:0

早年在国外看博物馆,羡慕人家变着法子吸引各年龄层观众。近年,我们的博物馆也以开放姿态设计展览和活动,越来越亲民了。这次故宫博物院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就以近千件文物,恢复多种昔日皇宫过年装饰,甚至成功修复天灯、万寿灯等节庆文物,使故宫每个角落都成为春节文化的展场。

前不久,我发了一条大收藏家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新闻,分享朋友圈后,有作家留言“捐了就‘暗无天日’了”。追问之下,才知担忧的是捐出的宝贝会被堆在库房里,从此不见阳光,因为博物馆里好东西太多了。

博物馆办轰动一时的大展特展的同时,还是要坐得住冷板凳研究库房文物。好东西越多,越要坐冷板凳多出成果。

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这个去年岁尾让我惊艳的大展,应该是近半个世纪坐冷板凳的成果。展览系统展示280余件从战国直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博馆藏。上博收藏漆器文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建馆之初。1979年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湖北省出土战国秦汉漆器展”,集中展出荆楚地区战国、秦、汉考古新发现中的漆器精品,推动了全国对漆器尤其是早期漆器的研究。时隔近40年再度推出的这个漆器特展,是上博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可这个展览,似乎并没像董其昌大展那样“网红”。

到博物馆打卡成常态,也是不错的吧。总有一天,表面的热闹会消散,附庸过的风雅也许慢慢植入人的气质里,逛博物馆就真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呢。(潘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