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读史识 | 口述历史(2)

2019-02-21 09:36:12 网络整理 阅读:96 评论:0

读史识 | 口述历史(2)

哥伦比亚大学

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标志

读史识 | 口述历史(2)

在我国,古老的口述传说很早出现。谢保成主编《中国史学史》指出:“语言的出现较文字更早,口述传说理所当然地要比成文记事要早。但在人类初始阶段,‘口述’的内容并非传说,而是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没有办法记录下来,只能凭着记忆一代一代地传述。所谓‘十口为古’,口述的内容便渐渐地成为‘古事’即往事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口述传说被人们在多种场合反复引证,因而得以出现在现行的早期各类文献中。《诗》、《书》、《易》、《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著述、楚辞……,无一没有口述传说的内容。不同的是,有些传说被人为地历史化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有很丰富的文字史籍记载,但是历代史学家撰修史书,也不乏采用民间口述记忆和传说的事实。如孔子的《春秋》运用口头传说追述唐尧、虞舜的历史;司马迁写《史记》,更是大量引用了口述史料,从而使笔下的秦始皇、荆轲、陈胜、刘邦、项羽、韩信等人物显得栩栩如生;裴松之注疏《三国志》曾“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唐代史官有自行采访制度,采摭史事,可进行口头访问;章学诚论述州县修地方志“辑材之要,在设志科”,其职责为“记载、辑稿、保存、采访”,“四乡各设采访一人,……俾搜遗闻逸事,以时呈纳。”进入20世纪,史学家梁启超提倡“新史学”,注重史料,主张搜集文字记录之外还要对“现在日日发生之事实”,“躬亲其役或目睹其事的人”进行“采访而得其口说,此即口碑性质之史料”。在近现代,较早做口述历史的,如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刘半农和学生商鸿逵曾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名妓赛金花口述自传写成的《赛金花本事》,就是一部“口述实录”;80年代撰写成的《辛亥武昌首义史》,就是“广采乡邦文献,详考切关宏旨的首义史事细节,又适度使用访录辛亥老人的材料”,实为“口述史学的早期尝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近代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实地调查”方法,收集了大量的“口述资料”。1951年全国政协第三届全体会议闭幕之后,周恩来总理在招待60岁以上委员的一次茶话会上,号召大家将六七十年来所积累的知识、经历和见闻,自己写下来,或者自己口述,让别人记录下来。会后,在全国和各地方很快设立了文史资料研究会,积累了大量的个人回忆录和口述资料。

读史识 | 口述历史(2)

《赛金花本事》

标签:读史 口述 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