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银元宝是谁发明的?元宝之名何来?它又在何时悄然退出历史舞台?(2)

2018-07-10 23:48:29 网络整理 阅读:119 评论:0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元宝”的铸造(或来历)并非元代杨湜的发明,早在汉代就有把金银熔铸成锭的做法,但是作为货币流通有限。这种银锭在隋唐以前统称为“银饼”、“银笏”,到了宋金时期才改称“银锭”。但是这么大分量在市场上不好使用,因此又有“银毫子”、“银角子”之说,《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大都是以此作为支付现金。到了金代,银锭进入流通领域,每锭白银重五十两,价值百贯。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十二月,“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杨湜为金、元之际的官员,对于金代的“承安宝货”或见过、或听说过,向忽必烈提出铸造元宝的建议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银元宝是谁发明的?元宝之名何来?它又在何时悄然退出历史舞台?(2)

银元宝图

元代受金代影响,将原来以铜钱本位改为银本位,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先后发出了“禁用铜钱”、“禁止私人交易金银”、“禁止携金银乘船出海”等诏令,保证了白银的正常流通。

明、清两代,元宝这种形式仍然作为流通货币,,还还是以“两”为主要计量单位所以习惯上称银锭为“银两”。清朝的银锭形状发生了变化,因为满人对马感情尤深故将元宝做成马蹄状,人称“马蹄金”,也叫作“宝银”。清代的元宝,分为大、中小三号,也有散碎银块。但成色与重量很难一致,使用起来要按比率折算。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仿效外国“洋银”开始铸造银元,元宝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悄然退出了流通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