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汉唐汉奸少,明清汉奸多?核心有二个字,如今基本失传!

2018-07-16 08:57:13 网络整理 阅读:110 评论:0

翻开中国汉奸史,就会发现一个奇特之处,即:汉唐汉奸少,明清汉奸多!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难道,熟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果真犹如普通人一样,,为了求生而不择手段?

大家都知道,“舍生取义”才是儒家的重要精神,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苏武、文天祥、南宋十万军民齐跳大海殉国,而誓死不做汉奸!因此,投降夷狄做汉奸,向来不是古代读书人的传统!然而,为何明清汉奸却又多如牛毛呢?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或许主要是儒家一种核心文化的缺失!换一句话说,不是儒家文化不硬气,而是读书人太软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缺失的文化,关键只有二个字,如今基本已经失传

为何汉唐汉奸少,明清汉奸多?核心有二个字,如今基本失传!

在揭开谜底之前,先谈一谈“中国危害最大的汉奸”,或者说“中国排名第一的汉奸”。对于这一话题,很多人可能认为是秦桧、范文程、中行说、洪承畴等人。其实,南宋时期的许衡才是,他创造的一个理论,为无数投降派扫除了精神障碍,可以心安理得的做汉奸了!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相信大家肯定听过这句话,意思很明确:忽必烈来了,多尔衮来了,读书人都可以投降,寻求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统、族群认同!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即基本保护了读书人做官的权力!

那么,这一理论在汉唐之前有吗?答案很残酷,没有,那时讲究的是“华夷之辨”!这是南宋之际,处于金国统治范围内的许衡创造出来的!在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句话,即: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投降做汉奸,肯定是会让人不齿。

显然,当许衡这一理论横空出世之后,任何读书人,都可以相信“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做汉奸就没了心理障碍和道德约束,可以心安理得的投降夷狄了!需要说明的是,许衡是河北人,教科书中有“许衡问师”、“许衡不食梨”的典故,如今河北还有许衡中学!

为何汉唐汉奸少,明清汉奸多?核心有二个字,如今基本失传!

那么,汉唐之人为何不愿做汉奸呢?关键有二个字,即:知耻,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论语子路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