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2019-08-21 15:48:23 暂无 阅读:695 评论:0

经商的行业叫做“贸易”,市场上用来交流的物品叫做“商品”,经商的叫做“商人”。为什么凡是与生意有关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本来,这与我国的商朝有着直接关系,“商人”就是从“商族人”这个词演变而来。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栖身着一个陈旧的部落,他们的首领叫契,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他的部落被称为商部落,契之孙相土首先发现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现了牛车。农牧业的敏捷成长,他们生产的器材有了过剩,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经商,就变卖了这些马车跟牛车。

所以,之后人人就把这些经商的人称之为“商人”。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多年后,有一首诗里如许描写古代的商人:“商人河下最奢华,窗子都糊细广纱。急限饷银三十万,西商犹自少离家。”

这首诗出自《扬州竹枝词》,在明清时期撒布极广,描述的是西商,也就是其时来自陕西、山西的商人在扬州区域行商的盛景。扬州下关紧挨着京杭大运河,这群来自外埠的商人凭借出众的贸易思想敏捷致富,成了一个又一个雄踞一方的贸易巨子。

时隔数百年,我们仍能在扬州城看到汗青悠长的“山陕会馆”的风貌。然而,跟着世易时移,盐商会馆的繁荣盛景已不在,仅剩一些破败的门楼和摇摇欲坠的旧屋。这些遗址深藏在东关冷巷中,逐渐被世人淡忘。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明太祖率领的义师击败了蒙前人后,残存的元军仍觊觎着华夏大地,随时预备卷土重来。因为,时局动荡,西北区域的少数民族也逐渐有了离心倾向。朱元璋崛起后,将大量财务投入到西北区域的防务上,花消大量人力物力巩固关中。

然而,西北区域情况恶劣,生齿不多,宏大的边防军们驻扎在贫瘠的地盘上,很难从本地获取给养,每年朝廷都要拨付大量军饷粮草供养本地边防戎行。因为,物资数目宏大,从当地调往西北的过程中颇为费事辛苦,国库逐渐难以肩负这项开支。

所以,为认识决这一问题,朱元璋特批民间商人,能够经由匡助运输边防补给,来换取销售食盐的许可证。

朱元璋的这项政策是开明的,淮盐的利润丰厚,无数商人趋附者众,大量商人的涌入使边防补给问题水到渠成。作为地舆前提最优的陕西商人,从这一政策中赚的盆满钵满,从全国商人中脱颖而出。关中区域的农民们发现了商机,纷纷进城贩粮卖盐。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与陕西比拟,山西的粮食产量不多,山西商人若想享受换取贩盐许可的国度政策,必需大费周章地前去山东购置粮食,然后,转道抵达边关,换取贩盐许可。尔后来,崛起的徽商,因为,徽州地形复杂且远离边关,所以,在这场贩盐..中吃了大亏。

天然,这也是徽商并未在这一时间起步的原因。

明朝中叶时期,陕商一家独大的款式发生更改。1492年,负责全国税务的户部尚书叶淇走立时任,将原本的输粮换取盐引的“开中法”改成用银钱换盐引的“折色法”。这项改造使商人们不必大费周章地将补给送到边关,而能够直接用银钱兑换盐引。

叶淇身世江苏淮安,这一勾当显着是为田园商人谋福,打破了边商一家独大的款式,给当地商人供应了绝佳良机。

有了这一改造,原本,留在寒吃力边境种粮食的商人们失去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山西、陕西的商人们脱离田园,凭借早年储蓄的资金跻身两淮市场,成为专业的盐商。据统计,在“折色法”公布后,有五百余名陕西商人来到扬州经商。

而恰是在扬州,陕西商人与厚积薄发的徽商们睁开了激烈的商战。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为了珍爱陕西商人的权益,陕西商人们集资建筑了陕西会馆。跟着双方商战的规模越来越大,陕西商人结合山西商人配合竖立山陕会馆。山陕商人凭借早年储蓄的资金雄踞一方,徽商基本无法与之抗衡,最终,徽商不得不从山陕商人们的手中购置盐引。

而陕西商人逐渐胃口大开,不光涉足盐业,还逐渐将市场扩展到皮具、布料、典当等财富中。

那么,徽商与山陕商人比拟,又有什么优势呢?

谜底就是地利与人和。

徽商的文化水平遍及较高,他们喜欢经由司法的手段制衡山陕商人,经常对山陕商人提议诉讼。凭据史籍记载,其时徽商与山陕商人之间的诉讼案里,徽商经常大占优势,而山陕商人往往只能获得晦气的判决。晚明时期爆发的一场“商籍之争”,就是双方商人积怨已久的施展。

那么,何为商籍?

其实,这就是朝廷特批给外来经商的山陕商人的“户口”。而且,凭借这一户口,山陕商人的后辈能够就读于淮安、扬州区域的学校,每年还享有七个本地科举的名额。比拟之下,徽商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了,徽商的故里因为与淮扬同属南直隶省,不享受“商籍”,按划定:徽商的后辈无法就读于淮扬两地的私塾。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崇祯时期,徽商们联名请奏,进展能让徽商后辈就近念书,获得了朝廷的核准。然而,获批“商籍”的徽商在无形间损害了原有商籍的山陕商人的权益。前文我们提到每年山陕商人后辈享受七个科举名额,在徽商获取商籍后山陕商人后辈与徽商后辈共享该名额,所以,这就引起了山陕商人的不满。

其时刚巧扬州知府身世山西,为同乡鸣不屈,徽商获得商籍的政策便迟迟没有落实。1643年,徽商们再次..,双方再次就商籍一事吵得弗成开交,最终,也没争出个究竟,不了了之了。直到康熙时期,经徽商不懈起劲,朝廷才特批在扬州另增七个外埠商人后辈科举的名额。

最终,这场由“后代入学问题”激发的胶葛跨越两个朝代,持续了几十年,山陕商人逐渐落败,徽商则趁势崛起。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实际上,这场商籍之战的态势恰恰反映了陕、晋、徽三地商人在淮扬的实力转变。

似乎命运在冥冥之中已做出放置,攻入国都的李自成是山西人,将本籍安徽的朱由检逼得自杀,而镇守边关推翻李自成的吴三桂又是扬州人。这一场朝代更迭,最终,给淮扬带来难以平复的灾祸,1645年多尔衮围困扬州,大开杀戒,变成“扬州十日”的人伦惨祸,八十万公众死在这场灾难中。

至此,岂论山陕商人照样徽商均未能幸免,各地商人运营百年的兴盛情景破灭于一旦。

当三地商人重回扬州后,扬州贸易的款式已履历了一场大洗牌。原本,慎密合作的山陕商人逐渐发生芥蒂,陕西商人逐渐被倾轧出扬州,只剩下十几家商号吃力吃力撑持,已无法组建成商帮,徽商趁势崛起,逐渐庖代了山陕商人成为扬州贸易的领头羊。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那么,陕西商工资何会在商战中落败呢?原因有好多个。

首先,明朝中期叶淇改造盐商法时,从边境起家的陕商失去了赖认为生的地舆优势,只能前去扬州与其他区域的商人争锋。满人入主华夏后,清朝不再将边防视作优等大事,陕商进一步失去了客观情况优势。

从陕商自己来看,当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扬州后,虽凭借早年储蓄的财富优势打压了徽商,然则,他们究竟远离了本身的田园,失去了地利。加上,陕西人与淮扬人之间的民风、商俗迥异,很难与本地人竖立稳定的关系,进而失去了人和。

而比拟之下,距离淮扬较近的徽商基本不需要考虑这些障碍,人和与地利也成了他们战胜陕商的优势。

而且,用徽商的话来说,陕商就是“农民进城”。

陕西民俗朴素,陕商虽在早年的贩盐中储蓄了大量财富,在扬州出手也颇为阔绰,时常收支酒楼柳巷,但他们根深蒂固的朴素性格是很难有所改变的。徽商用一句顺口溜讪笑陕商:“高底馕鞋踩烂泥,平头袍子脚跟齐。冲人一身葱椒气,不待闻声是老西。”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比拟于陕商,徽商遍及受过必然教育,言谈举动张弛有度,且附庸精致。徽商的脑筋对照天真,可以较快地融入本地,徽商们懂得“官商”关系网的主要性,所以,会花鼎力气攀援达官权贵。贩盐正本就是一种官方色彩粘稠的生意,盐商要时刻存眷朝廷对于盐务的政策更改以及各地盐官的立场,而忠实巴交的陕商们则并未在这方面下功夫。

久而久之,徽商们凭借与官员们搭建的友情桥梁,逐渐战胜陕商,更是将后者倾轧出淮扬。

凭据史学家们总结,从明中叶至清初的二百年时间里,三地盐商在淮扬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陕西、山西两地的商人联手与徽商作战,最终,徽商摘取胜利果实,陕西人被倾轧出淮扬,而山西人则转行,不再经营盐业。

然则,蒙受袭击的陕商们脱离扬州,却并未鸣金收兵,他们来到饱受战火蹂躏的四川,以此为凭据地从新崛起。陕商先是在四川创办钱庄,储蓄了必然量的资源,后来,又以“借地入股”的形势在本地干起了老本行——盐业,逐渐一扫颓势重回商界巅峰。

多年前,扬州曾是西商的天下,为何之后成了徽商的天下?

现今,著名全国的自贡盐业,能够说,就是陕西人翻盘的最佳例证。

这时的陕商虽从新经营盐业,但却不局限于盐业,伶俐的陕商逐渐意识到银钱业才是最有赚头的生意:他们将钱庄、典当行开遍四川、甘肃。陕西人严谨、卖力的立场使他们在银钱业的生意上如鱼得水,加上甘、川两地民俗朴素,陕西商人敏捷储蓄了大量财富,逐渐掌控了兰州、西宁、四川等地的金融命脉。

能够说,清朝时期,西南、西北市场几乎都是陕西商人或山陕商人的世界了。

参考资料:

【《明清时期的“西商”》、《扬州竹枝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