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让蒋介石懊悔一辈子的事,不是败退..,而是忽略了一封绝密电报(3)

2018-08-08 15:03:00 网络整理 阅读:100 评论:0

这事得从头说起。1918年5月,历时10个多月的护法战争失败后,..虽已开始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但由于手中没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革命军”,只得把统一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希望寄托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身上。

然而,当时陈炯明正暗中和湖南水陆军总司令赵恒惕(后任湖南省督军、省长)勾结,拟暗中互相照应,一旦时机成熟即公开结成“陈赵联盟”,软禁或架空..,实行“联省自治”,称雄一方。

谁知,赵恒惕在1921年8月间致陈炯明的一封密信被时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的蒋介石截获。

蒋介石本想将这封密信呈报给..,突然“灵机一动”,想弄顶“大师”的桂冠戴戴。蒋介石为了显示自己有超人的洞察力,在晋见..时竟隐瞒了此事,故作先见之明地对..说,陈炯明大奸似忠,乃心怀叵测之辈,应尽早设法削弱、解除其兵权。

蒋介石暗忖,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的赏识。可他没想到,由于他隐瞒了足以证明陈炯明可能异动的密信,..并没重视他的意见。

其时..正坐镇桂林,准备入湘北伐,他仍将留守广东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陈炯明。陈炯明因此而赢得了时机,顺利地于1922年6月公开发动武装叛乱,致使..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战争归于失败。

让蒋介石懊悔一辈子的事,不是败退..,而是忽略了一封绝密电报(3)

据上述史料来看,倘若当年蒋介石能及时将截获的密信呈送..,..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必定会重新进行战略布署,这样一来,陈炯明叛变事件或许可以避免,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历史亦将改写。

晚年被黄庭坚的《清明》诗打动

1969年9月16日下午那場车祸后,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1975年清明节前几天,住在台北荣民医院的蒋介石突然显得精神很好,事后证明这是“回光返照”现象。

当时,精神不错的蒋介石为了应景,请护士罗小姐念几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给他听。

罗小姐找来唐诗宋词,先念了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蒋介石对这首知名度极高的“清明诗”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他只听了一遍,便叫罗小姐再念别的。

当罗小姐念到黄庭坚所写《清明》诗的最后两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时,蒋介石为之动容,他叫罗小姐多念几遍给他听。末了,蒋介石老泪纵横。起初,罗小姐还不太懂这两句诗的寓意,后来找来译本,她才明白,“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的意思是说,不论你是圣贤高官还是庸夫俗子,当其生命终结后,都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小坟堆。

据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在一次与张学良谈话时说,蒋介石在临终前几天曾说,1969年9月16日下午那场车祸使他少活20年。

而如果他早一点读到黄庭坚的那首《清明》,必将有助于他悟出人生三味,而悟出人生三味之后必能大悟大彻,将人生观升华到看破红尘彻底“觉悟”之至高无上、至虚至空之境界,,此境界有助于颐养天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