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探求天下水德之和(5)

2018-08-15 07:04:22 网络整理 阅读:117 评论:0

在郦学史上,长期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戴赵相袭”案。所谓“戴赵相袭案”,是因为戴震在入四库馆后校勘的《水经注》与赵一清的《水经注释》“十同九九”,后人有的学者指出戴震有剽窃赵一清校勘成果的行为,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是赵一清剽窃了戴震的《水经注》校勘成果,这一争论从清代中期就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中期,胡适还为戴震辩护,在长达10卷的《胡适手稿》中,有关“戴赵相袭案”就占了很大部分,在海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反戴派和拥戴派,都意气用事。反戴派在指责戴震的剽窃行为同时,还完全否定了戴震在校勘《水经注》的贡献,而拥戴派则把精力用在寻找证据以洗刷戴震的剽窃罪名,不去研究戴震在校勘《水经注》的贡献。

陈先生不受这两派偏激之见的影响,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戴震剽袭赵一清的成果是不容否认的,但陈先生又没有像反戴派那样,在批判戴震的剽袭行为的同时,把戴震在校勘《水经注》方面的贡献也给予否定,而是把戴震在校勘《水经注》方面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戴震校勘的、后来由武英殿刊印的《水经注》,是清代诸校勘的版本中最好的版本。陈先生对郦学史上长达200多年的悬而未决的争论,作出的这一了断,得到大陆和港台郦学研究者的认可,可以说为郦学史研究拨开了云雾。

陈先生还对《水经注》中记载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整理和研究,开辟了《水经注》研究的地理学方向。特别是对《水经注》中数以万计的地名,按照分类进行研究和阐释而撰写的《水经注地名汇编》,全书收罗极为宏富,代表了迄今为止关于《水经注》的地名学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仅上册目录,,便列河川、伏流、水口、河曲、瀑布、湖泽、渊潭等65类。这些地名,无疑大大方便后人对中古时期的河流、山川、道路、聚落、政区、地名的研究。陈先生对《水经注》进行的这些分类研究,是《水经注》研究的最基础性工作,为相关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一部方便、实用价值很高的检索工具书。

标签:探求 下水 之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