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盛世画事》——“清代中期绘画特展”策展笔记

2018-08-15 07:00:23 网络整理 阅读:186 评论:0

策展初衷

方闻先生在《中国艺术史九讲》自序中写道:“我们如何开始观看古代的中国绘画?一个答案是:以考古学的视角研究出土文物,并以艺术史的视角,研究那些挂在博物馆展墙上的艺术作品。”方先生的答案其实给艺术史研究者和策展人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这其实更是提出了关于艺术史研究什么?博物馆展示什么的关键问题。艺术史的建构从来都离不开文献和作品,而作品其实包含两个层面:文献记载中的作品和实物作品。要勾廓艺术史的原貌和全貌,这些缺一不可。这决定了所建构的艺术史是基于文献的观念的艺术史抑或是实物与文献结合不断相互验证补充并逐渐趋于完整清晰的客观的艺术史。这是我们策划举办绘画史系列展览的初衷。从2013年起,天津博物馆立足于自身明清书画藏品丰富这一有利基础,系统梳理馆藏,连续举办了《海上风华——天津博物馆藏海派绘画作品展》(2013)、《江南双盛——天津博物馆藏金陵画派、新安画派作品联展》(2013)、《见怪非怪——扬州画派作品展》(2014)、《笔墨真趣——清初‘四王’绘画作品展》(2015)、《画与书归——明代中期吴门书画特展》(2016)、《晚明绘画作品展》(2016)、《清代前期绘画作品特展》(2017)及至2018年度的《清代中期绘画作品展》,于普通观众而言,可以跟随每一个展览逐步建构起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史基本框架;于艺术史研究者而言则可根据实物作品不断修正、丰富和补充已有的体系框架和骨肉。

所以,在这个系列展览中,每个展览从策划之初就有两个问题被反复讨论:怎么展?展什么?“怎么展”涉及到展览的叙述问题,具体而言是展览的结构、表述的内容等。这里贯穿了策展人员的学识水平、主观认识。“展什么”则取决于策展人对于作品的遴选,无论多大规模的展览,其容量也有上限。这时候遴选展品成为最关键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观众能看到什么,并籍由这些所看到的实物作品勾连成的艺术史概念和框架体系。在清代中期绘画特展策展讨论会上,策展团队讨论和纠结得最多的问题也是关于展览架构与展品的遴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