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水归听泉——古币探源(2)

2018-06-07 12:51:13 网络整理 阅读:191 评论:0

水归听泉——古币探源(2)

彭信威、王毓铨等很多当代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各种形态货币的起源进行了探寻。在布币方面,黄锡全指出:“通常认为先秦布币来源于耒耜钱镈等农具,但究竟是哪种农具,众说纷纭。”

货币形态不是一夜之间固定下来的,具有多源性和长期性,而寻找其定型之路上的关键品种,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从实物工具演变到原始货币这个过程中的形态关键节点,就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关键分形。就像杏核萌芽,到分出第一枝树杈,决定了它将来是杏树而不是樱桃。关键节点的形态如果渐进连续排列、较少发生突变,就可以证明这个品种是原生的,而非受外来文化影响产生的。具体到某一品种,就是说该品种是同类中最早产生的!我门可以把它作为自然起源定律。如果形态演变序列是跳跃式的,我把它称为外力影响起源定律,表明它不是原创原生的,是受到别的货币形态体系影响而产生的。

把那些珍贵的历史遗物聚集在一起,从分形的角度加以完全分类,便可以根据上述定律,对各形态货币按先后进行排列,理清它们的发展脉络,找到它们的本源和归属。

以布币为例,公认中华布币起源于汾河至洛河流域,大致是符合事实的。因为站在分形的角度,在这一地区,从工具铲到原始布币到各类布币,形态渐进序列完备、具有原创特征。同理,可以从分形的角度得出结论:中华刀币起源于桑干、滹沱两河流域,圁阳刀和齐大刀则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因为在两河流域从工具刀到原始刀币雏形,再到各类刀币,形态脉络清晰易得、具有原创特征。而圁阳刀和齐大刀的实用工具刀和原始刀币形态却难以找到,出现分形断层、不连续,产生突变,表明其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具有非原创特征。从实物来看,原始币形诞生后,刀币的发展可能有其特殊性。从宏观上,它没有像布币那样,遵循由大而重,然后向减化、减重的大趋势发展;而是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然后经历了大小突变和精粗转换,呈现出跳跃式发展特征。这与北方游牧民族由戎狄到鲜虞到建立中山国,中途一度遭到灭国,然后复国,继而达到鼎盛,最终衰亡的坎坷发展历程是相吻合的。

水归听泉——古币探源(2)

以往环钱的起源,倾向于来自纺轮(生产工具起源说)、玉璧(文化起源说),甚至有泊来说,认为受到西方小亚细亚的文化影响。其实这些可能都是主观臆想。把实物聚集起来,环形金属垫片、环形金属配件,这些在当时可能随处可见又方便携带的小器物,可能很自然的被接受为货币,加上铭文、标上重量就可以赋予它们权威性。在魏国故地,可以找到从环状配件到无文货币型铜环,再到对应形态环钱的连续分形节点。

水归听泉——古币探源(2)

在实物遗存面前,一切理论和言辞都是苍白无力的。但合理的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去寻找合理存在的实物证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