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江南科场案中康熙为何支持汉臣(3)

2018-12-08 14:53:33 网络整理 阅读:119 评论:0

那么,康熙为何在这场复杂的江南科场案中支持汉臣张伯行呢?说来原因也颇为复杂。

一是康熙对张伯行的人品与政绩十分清楚。康熙对张伯行有体察入微的认识。早在康熙四十六年,他就曾对从臣赞誉张伯行:“朕访知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莅任江苏巡抚,“虽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但上任伊始即发布檄文,严禁属员馈送。檄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分,身即受一分之污。”他居官清正,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戴,被称誉为“天下第一清官”。故此,在此案审理中,康熙多次下谕,对张伯行“居官清正”高度肯定,希望大臣们“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为正人者无所疑惧,则海宇长享升平之福矣。”

江南科场案中康熙为何支持汉臣(3)

大型廉政豫剧《张伯行》剧照

二是康熙对噶礼“贪婪无厌,虐吏害民"的操守早有觉察。康熙三十八年,,噶礼授山西巡抚。“噶礼当官勤敏能治事,然贪甚,纵吏虐民。抚山西数年,山西民不能堪”。康熙四十八年,噶礼迁为两江总督。“噶礼至江南,益恣肆“,连续上疏弹劾江苏巡抚于准等官员,致使不少清廉官员被罢免。康熙曾说过:“噶礼虽才见有余,而性喜生事,未闻有清正之名”,并说过若无张伯行,江南地方财物必定会被噶礼盘剥去一半之多。

三是康熙实施“奖廉惩贪”执政手段的需要。康熙深知官员贪污腐化必将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封建统治,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察吏安民”上。在重惩贪官的同时,康熙大力倡廉,他特别重视通过京中大臣的榜样力量,大力倡导“居官者以清廉为尚”。同时,不遗余力地提拔清官廉吏,两江总督于成龙等皆以清廉而由县令等低级官吏“洊历部院封疆”。故在江南科场案审理中,惩处噶礼而支持张伯行,当在情理之中。

四是康熙缓解满汉矛盾的一种姿态。康熙帝在位期间,严厉镇压过一拨又一拨的“反清复明”行动。但同时,为了缓解..知识分子对满清的仇视情绪,他也摆出了对前朝并无恶感的姿态。如亲自拜祭朱元璋陵墓、下令保护明十三陵,修建扬州史可法祠等,这样做是想向天下人表明,他并不敌视前朝与..为敌。

康熙实行“以满驭汉,以汉制汉”的策略,在朝廷内部实行一些表面上看似满汉平等的政策,如清朝官制各部院尚书,侍郎,督察员都御使等满汉各一,以此缓和满汉矛盾。在这场以噶礼为代表的满洲官员与江南汉族官员之间的争斗中,因审理不公引起了南北之争的纷纭议论,只才下决心处理噶礼以挽回局面。

江南科场案(亦称噶礼张伯行互参案),是康熙朝一件极有影响的大案。它体现的不仅是江南这个全国财赋重地的督抚大僚之间的互相弹劾,还是特殊背景下的贪廉官吏的较量,更是一场满汉官员之间的争斗。康熙维护“满汉一体”格局,以稳定政治统治秩序,这才是最终忍痛割爱——处置噶礼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