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原创 | 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看现阶段信用风险

2018-10-03 12:13:40 网络整理 阅读:65 评论:0

2018年初以来,我国金融、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债券市场连续发生违约事件,信用风险受到多方关注。围绕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与商业信用相互影响的主线,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宏观商业信用的变化特点,对近期信用违约事件增加的宏观成因进行分析,并指出未来需要关注的信用风险。

宏观经济运行对商业信用质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6个显著影响微观主体商业信用质量的特点。

宏观经济进入漫长的底部运行过程,微观主体承压明显。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新常态特征明显,增速跌落至两位数以下。2015年3月以来,更进一步下行至6.8%~7.0%区间,进入筑底阶段。从2015年起,我国GDP不变价当季同比增速形成一条波幅极小的直线,这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少有的现象。与之前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环境相比,中低速运行的宏观经济起到了“水落石出”的作用,对微观主体经营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对经济系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造成了较强冲击。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形势、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两者之间相互交叠相互影响,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挑战愈来愈大,微观主体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强。

企业盈利整体改善不明显,终端需求增长力度有限。2016~2017年,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上游行业去产能持续发力,PPI迅速脱离负增长区域并不断走高。彼时企业库存已处低位,PPI走高诱致企业补库存,叠加2016年底房地产市场火爆引发的需求效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出现了明显双回升。然而,剔除补库存和地产行情的拉动因素后,中下游实际需求并不强劲。从图1中可清楚地发现,2014年以来,工业企业存货和产成品存货增速下降,至2016年7月,增速均跌至负数。但从2016年8月起,库存增速回升。2017年初,增速已升至两年前高位。2018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同比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已经表明总需求改善并不强劲,一部分生产转化成了库存和应收账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