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便利店“华东局”:大战鹿死谁手?(6)

2018-12-17 08:53:06 网络整理 阅读:150 评论:0

不仅是库存周转、消费洞察的问题,还包括私采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没有办法很好监管到门店一线,没有办法连锁形成统一品牌形态,给到消费者统一标准的服务。

在供应链层面,主要是鲜食供应链上,也没有办法形成强协同的产业链生态圈,做到适时、自动化掌控到从研发到生产到运输到零售的全流程,进而实现更高鲜食品质和产生效率。

看7-11等的发展,其每年为IT的投入,都是数十亿的海量资金。这么大的资金投入,门槛也就很高。就好像很多人士都去..学习7-11等,看着商品陈列很有吸引力,回国后想照着陈列,却完全做不出效果来。

便利蜂从一开始就架构这么大的技术团队,明摆着就是奔着“万店”方向走的,不然,经济性体现不出来。只开个几百家、一两千家店的意义不是太大。

所以看便利蜂,要看他的持续迭代能力,当通过直营化来支撑数字化、技术研发。再随着数字化积累、技术研发推进,来创造效率,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累积呈现出越来越快速的发展态势。

当然,技术这个事情,本身也是高风险的事情。

另一个是永辉生活。

永辉生活在华东市场,一个主要方向其实是对社区型便利店市场的探索。

永辉生活将生鲜与便利店的一些品类进行组合,让便利店能更贴近社区,来试图抢先切掉一块市场。毕竟商圈型便利店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物业租金什么等都很高了。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对更便利的生活需求又在增加。

永辉生活的优势是,永辉的那套生鲜运营能力是很强的。不确定性则在于,如果门店要更贴近社区,没有商圈的高人流量,客流可能会有问题。

这其实也是很多社区生鲜业态当下所面临的问题。生鲜经营的损耗等问题不是本质问题,本质性问题是客流,社区内消费习惯能不能形成,吸客的核心是什么?客流不足,销售有限,账就算不过来。

如果像永辉生活这样的形态开在商圈,有更大的客流量。面临的问题则是,这些“客流”会买生鲜吗?写字楼商圈会有比较大的水果需求,但一定会买菜吗?如果生鲜需求有限,如何跟全家、7-11竞争?

盒马有大海鲜,有体验空间来聚客,小店怎么聚客?

这其实是整个往社区发展的便利店形态所要面对的问题。

可能的解决方法之一是,线上线下结合来做,通过线上发展到家等业务,扩大门店的辐射半径,进而集单,增加销售,赋予门店前置仓功能。

但也要面临配送成本、客单价,及线上流量成本等问题。

《商业观察家》认为,如果要加生鲜,往社区走。便利店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需要打造出一个“每日必买”场景,来建立粘性和获得足够客流。不仅是满足即时性需求,可能还要创造一些目的性购买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