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地产债的到期压力,或比投资者预想的更大(3)

2018-06-22 15:52:47 网络整理 阅读:140 评论:0

由于大多数公司债期限为3年,且往往为2+1结构,2018年成为公司债的到期和回售高峰。

据国泰君安统计,2018年下半年公司债到期总量3272亿,进入回售期的债券总量达7372亿,到期压力比上半年月均值增长翻倍,回售量增长明显。

“之前公司债核准速度快,这在发行时成为优点,但也意味着公司的资质偏弱,规模小,在集中兑付时难免承压。”6月21日,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吕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有一些公司债发行人资质偏弱,且后续财务状况受行业及经营状况影响很大,“比如在2015年、2016年发行的中安消、亿阳、五洋建设等类似项目,仅仅过去1-2年就难以为继。”真正的到期高峰从2018年3季度开启,需要关注低资质公司债发行人的风险。

覃汉认为,尤其私募公司债将迎来到期和回售高峰,由于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和委外定制基金在资产、负债端腾挪空间大幅压缩,且面临净值化转型,信用创造能力和风险偏好大幅降低,对中低评级信用债需求持续萎缩,低资质企业将暴露更多资金链断裂风险。

而作为公司债改革后最大的两类受益主体,城投与地产公司均非常依赖外部融资,但当监管环境生变,压力便接踵而至。

“民企违约潮导致投资者后面不敢去买AAA评级以下的信用债,这些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发行人,可能陆续曝出债券兑付的问题,进而引发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有出现危机的苗头。”覃汉认为,信用紧缩和风险释放尚未到达高峰,信用债投资仍险象环生,再加上资管新规落地后,低资质发行人非标和信用债融资仍面临持续萎缩,违约事件仍将进一步上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