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笑看丰年乐景(3)

2018-09-21 04:30:45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元代以后,随着官方的限制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民间秋社日活动急剧衰落,秋收时大规模的祭祀集会已难以继续。在江南一带仍保留着的一些庆祝丰收的民俗与娱乐活动,也逐渐世俗化,融入丰收期间的其他节日。搜辑无锡地区遗闻佚事的《锡金识小录》中记载,清代中期无锡仍在秋收期间集会祭社,但所祭之神也受世俗化影响,一县之内也不尽相同。于是,民间秋社日的祭祀慢慢演变成为了迎神赛会,最终与庙会合流。

秋分正当丰收时

今年6月,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鼓励农民自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庆祝活动。

从庆祝丰收活动的传统来说,丰收节更适合放在秋社日,然而秋社日最终“落选”,原因有二:其一,秋社日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对习惯使用公历的现代人来说时间不固定,且计算相对繁杂;其二,秋社日后来变为迷信奢靡的迎神赛会,乃至沦为..的娱乐游戏,这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应任由此类活动抬头。

秋分是丰收期间的重要节日,是秋收、秋耕、秋种“三秋”的大忙季节,也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古人很重视秋分节气,关于秋分留下了不少农谚,如“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等等。民间在秋分日的礼数多与农事有关,习俗中也有送秋牛图等祈求丰收的内容。

秋分与秋社日关系也非常密切。在南北朝时,秋分日常常也要祭祀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便记载有“秋分以牲祠社”。由于秋分与秋社日的时间太过于接近,,古代劳动人民习惯参考秋分与秋社日的时间先后关系来预测来年的收成。记录苏南一带节令习俗的《清嘉录》收录有“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之谚,认为秋分在秋社日前,预示来年是收成大好的丰年,在秋社日后,则来年的收成可能不甚理想。秋分与秋社日既有如此联系,可见以秋分替代秋社日作为丰收节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不管丰收的节庆定在秋社日还是秋分,对于农民来说,丰收本身就是对一年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在喜庆丰收的欢歌笑语中,农民表达的不仅是五谷丰登的欢乐喜悦,更是对这片丰腴土地深沉的情感寄托。就在这深沉的情感寄托中,他们期盼着迎来下一个大丰年。

标签:笑看 丰年 乐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