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朝没有“科举考试”,那当时官场是如何进行人才选拔呢(3)

2018-12-08 19:52:32 网络整理 阅读:110 评论:0

尽管汉代选官的方式有很多,有正途,也有杂途,但我们常听到还是举孝廉。所谓的孝廉、按照颜师古的解释:“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为什么如此看重孝廉呢,因为汉代皇帝认为“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在家国同构的宗法家族社会,对家族的孝,是可以转移到朝廷上的。孝廉在两汉选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至于有人说:“汉世诸科,虽以贤良方正为至重,而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斯以后世所不能及。”

汉朝没有“科举考试”,那当时官场是如何进行人才选拔呢(3)

图4 举孝廉

当然,除了孝廉之外,举秀才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选任制度。当然举秀才出现较晚,一般认为是在元封五年(前106)出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秀才在两汉是有区别的。首先:西汉称之为“秀才”,,即秀逸才俊之士,这也是“秀才”科的本有含义;到了东汉,为避汉光武帝讳,将“秀才”改为“茂才”。其次:西汉举茂才并不是每岁都举,往往是由皇帝派遣官员巡行地方时举荐,也有皇帝临时颁发诏令举茂才,因而西汉时期的察举茂才还只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而存在的。到了东汉,茂才科则成为了岁举常科。

总的来说,在整个两汉时期的察举科目中,茂才是最为显赫的科目,但就所行时间的长度和影响的范围来看,则远不如孝廉科为大。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不太显赫的选官方式以及杂途之类的任选方式,我们在这里就不再一一提及。

汉朝没有“科举考试”,那当时官场是如何进行人才选拔呢(3)

图5 汉朝的豪门生活

就察举制而言,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就其于世官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后来的科举制也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察举制到了东汉后期就为世家大族所垄断,出现了所谓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荒唐局面,对于三国纷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的出现也埋下了伏笔。虽是如此,我们总体上对其还是持一种肯定态度,毕竟察举制的设计初衷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的!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汉书·董仲舒传》《汉书·文第纪》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