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莆田“一年两过”背后的今古传奇(6)

2019-02-15 04:53:28 网络整理 阅读:157 评论:0

老师陈仁鉴的教导影响了郑怀兴一辈子:你只管把戏写好,不要去争什么待遇,该得到的都会得到。名和利是过眼云烟,只有好作品才能留下来。

郑怀兴跟每个剧团合作都很好,他只强调一个:把戏排好演好最重要。“他们问我要多少报酬,我说那无关紧要,就是把戏演好,”郑怀兴说,“我从来不讨价还价,干吗讨价还价?!我们不是生意人,戏演得好才高兴。如果戏演不好,观众骂"这是个臭戏",那给一百万我都不要,觉得是耻辱。”

郑怀兴的作品,大都为传统戏曲形式,但透出很强的思想性和现代精神。这个小县城的大编剧是怎么做到的?“读书和思考很关键,我从小爱看书,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郑怀兴说。他的书房,约十米长的一面墙全被古今中外的书籍所占据。

其中有许多西方现代戏剧作品。“外国的剧本与中国传统戏相比,角度和立意不同,情节和结构很精巧;我认为,中国的戏曲,应该在坚持本民族特点基础上,大胆地向外来文化借鉴,这样才跟得上时代,与世界接轨。”他说。

作为这一认知的实践,郑怀兴在上世纪80年代就写出《青蛙记》《神马赋》《造桥记》等探索性的戏,直到20多年后才得以陆续排演。这些剧作虽不如他的历史剧有名,但被一些评论家视为郑怀兴更重要的作品,因其将中国当代戏剧“拉升到了世界水平”。

迄今,郑怀兴创作了40余部戏曲作品和数部电视剧,涉及莆仙戏、京剧、晋剧、秦腔、琼剧等剧种,屡获全国奖项,演出率很高。2018年全国戏曲舞台上,郑怀兴的新老剧作有12台上演,成为令人称奇的艺术景观。

“每个剧本都有自己的命运,急不得的。写出来后什么时候排演,能造成多大影响,都是它们自己的命运,编剧只要用心写就行了,别的不管。这就好像当父母,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成才,那是他们自己的命运,父母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培养他们。”郑怀兴说。

回望戏剧人生,郑怀兴充满感激。“比起陈仁鉴先生等前辈,我真幸运,在改革开放时代可以安心写戏,获得认可。”他说,若不是很早就奠定在全国戏曲界的地位,他这个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背景的小县城编剧,不可能被全国各地剧团邀请写戏,更不可能到..和国外去做交流。

在2016年出版的四卷《郑怀兴戏剧全集》扉页上,作者写下:安身立命于梨园。

“我个人的日常生活是多么平凡、单调、寂寞,而我自己营造的戏剧天地,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自己流连其中,常常也乐而忘返。”郑怀兴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