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年忆:“细伢记得千年事”

2019-02-15 04:52:22 网络整理 阅读:168 评论:0

年忆:“细伢记得千年事”

春节期间,地处湖北省山区的农民在手工制作糍粑。

新华社发(宋文摄)

童伟民

说到过年,像我这样五十好几的人,再也难有儿时的那种激动和期盼,有的是不尽的记忆与感慨。

“细伢记得千年事”

老家有句古话,“细伢记得千年事”,这话一点不假。几十年一晃而过,儿时过年的那些事仿佛就在昨天。

儿时最为期盼的一件美事就是过年。之所以期盼,是因为只有过年,才有好东西吃,才有新衣服穿,家里的一张大桌子才能天天坐满,塆子里才会比平时更热闹更好玩。

说到吃,第一顿美味当数“腊八粥”。“腊八”还未到,奶奶就会在火塘边当着一家人的面,掰着指头数,这“腊八粥”除了大米,还得加进肉丁、红豆、南瓜、芋头(红薯)、栗子、红枣、油面头这七样东西。这几样东西现在随处都可买到,但那时得提前准备。记得有一年,放在缸里用沙埋藏的栗子全都烂了,只好临时放几片青菜叶掺成八样;还有一年,因爷爷生病,不能亲自动手做油面,奶奶又不想去借别人家的面头,第二天一早,待粥煮好,奶奶一边轻轻叹气,一边对我说:“你爹(指爷爷)这次病得狠,个把月没起床,你总要吃他扯的面,以后怕是没指望了。今年这粥里只有七样东西,你去问问你爹吃不吃。”我见桌子上放着一碗腌豇豆,连忙说,把这浸豆放点里面去,不就有八样?奶奶半天没吭声,待我从爷爷的房间出来后,她竟真的在锅里放了少许腌豇豆。这是我一生中吃的最难忘的一碗腊八粥,因为爷爷这次只喝几勺粥汤,不到一个月就丢下奶奶,永别了我们。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大别山区的小年。小年虽没大年过得热闹庄重,但同样要吃年夜饭,只是桌子上的菜明显比不上过大年,真正的大餐则要慢慢熬到腊月三十才能吃到。

爷爷健在的时候,每年的年饭都是在腊月三十的大清早吃。由于父母和叔父一家都回来了,床铺就有些拥挤,加之大家都睡得很晚,奶奶和姑妈五点多就起床做饭,上上下下总会有些响动,很难睡好,以至我们几个小的要反复催促才很不情愿地钻出被窝,有时菜上桌了,还在洗脸。上高中后,有一年我壮着胆子问爷爷,“还福”(指吃年饭)怎么非要在清早,中午不是更好?他板着脸说:你看一塆子人哪家是中午吃?祖辈定下的规矩你个伢儿说改就能改?我一想也是,这全塆几十户人家没有哪家不是在清早吃,而且家家都在抢先,天还未亮,鞭炮响个不停。改革开放后几年,我又跟爷爷说改个规矩,他见有些人家不再在大清早还福也没什么不好,就顺水推舟把时间改了。这样,奶奶就不必再在昏暗的灯光下忙忙碌碌,我们也可以多睡会懒觉,中午还能放开肚子大吃一顿。其实,这顿饭也就是十个菜,号称“十个大碗”:一碗正肉(大块肥肉)、一条不到一斤重的全鱼、一碗肉骨头海带汤(有时海带换成几颗红枣)、一碗黑色的芋头粉丝、一碗煎豆腐,再就是萝卜、青菜、腌辣椒和豇豆等。这些菜我并非从未吃过,但只有“还福”才能同时吃到。家里平时没人喝酒,但过年也得喝几杯,要么是几角钱一斤的散装酒,要么是县酒厂的瓶装酒,块多钱一瓶。我家是工干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要好点,也就是这个水平,别家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