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金庸书中那些绝妙的句子,世事沧桑皆在其中(3)

2019-03-10 10:53:18 网络整理 阅读:135 评论:0

TOP6

“我决不能独善其身,舍他而去。大业艰难,也不过作到如何便如何罢了。”

陈近南的这句话和他本人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到底是“平生不识陈近南,自称英雄也枉然在”的高山仰止,还是不过一郑氏家臣的迂腐不化?《碧血剑》中张朝唐为袁崇焕写下“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祚待复,诸葛星殒。呜呼痛哉,伏维尚飨。”令袁的部将激动不已,武侯武穆固然功绩丰伟,但他们那种忠心报国换来壮志未酬的悲剧也已上升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集体情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残酷事实谁人不知,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前赴后继又可曾断绝?陈近南何尝不知郑成功的缺点,郑家的危机重重,反清复明事已不可为,但报着“鸟生鱼汤”的圣王情结和武侯武穆的悲剧情结,陈近南知其不可而为之。更何况陈近南们的反清复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身民族文明的坚持和继续。金庸在论韦小宝中说韦身上代表了中国人适应性强和讲义气的两个优点。但中国人如果仅仅是适应性强,没有仁人志士们那种“留发不留头”的杀身成仁并执着坚韧地坚持和继续着代代相传的文明的话,那中华文明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鹿鼎记》结尾之处金庸借韦小宝之口反驳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后来读到顾炎武的那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以及那句“亡国不可以亡天下”忽然发觉金庸的辩驳未免浅薄了些。王朝和国家可以被征服,但民族的文明和精神怎能被征服?捍卫集体文明的舍身取义的壮烈与九死不悔的执着又怎能被抹杀?“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果然有武侯遗风。故此语为佳品。

TOP5

“我偏要勉强!”

濠洲大婚,义师新胜元军,明教领袖江湖。明教教主与峨眉掌门渡过情海劫波终结良缘。三千明教弟子大摆宴席,八方武林英豪同来道喜。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之中更有武林泰斗张三丰的亲笔贺词“佳儿佳妇”高挂喜堂。场面之宏大直追大都游皇城,声势之隆盛堪称百年来武林第一大婚礼。万事具备,只最后一拜即为完美。但所有这一切的奢华庄重都在一位青衣女子五个字的决绝中黯然失色。人都说赵敏天生雄王霸主般乾坤在握的信心。绿柳山庄与明教初次交锋时谈笑自如,神采飞扬;伏击六大门派,擒各大高手于万安寺时运筹得当,干净利落。如蒙古铁骑般剽悍骁勇的汝阳王武士兵团簇拥着绍敏郡主的王者高贵,绝代风华。而如今一袭青衣,一缕金发只身闯进濠洲大浑的喜堂恢弘场面气势,无数高手敌人,在她眼中视之无物。范遥一声叹息:“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二十年前光明右使面对黛绮丝也是如此的无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纵有绿柳地牢的互生情愫,大都小店的旖旎温馨,银蛇岛上的生死与共,雪夜山洞的奋不顾身,但终敌不过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无可奈何,还是忘了吧。“我偏要勉强!”一往无前的决绝喷薄而出。相忘于江湖的无奈与必然终被这份决绝轻轻挽回,盈盈笑对张郎闲日的画眉。故此语为绝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