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姜建清执掌16载 工行成了“宇宙行”(3)

2018-10-02 18:01:52 网络整理 阅读:201 评论:0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姜建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从行长到董事长,这样的变化远不是改变头衔和称谓这么简单。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股份制有限公司,可以说,工行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正按着姜建清的既定计划进行着“银行的再造”。

一年后,工行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公开上市,开创了我国“A+H”股同步上市的先河。按照当日股票的总市值计算,工商银行成为当时全球排名第5位的上市银行。工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上的多个历史之最,在当时刷新了28项新纪录,被誉为“世纪IPO”。

至此,工行在姜建清的带领下完成了商业银行重生的“四部曲”:注资、剥离不良、引进战投和上市。上市后,工行的经营业绩步入“快车道”,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工行多项财务指标实现了跨越,成为当之无愧的“宇宙行”。工商银行2015年的年报显示,总资产达到22.21万亿元,为全球第一大行。这比姜建清刚上任的2000年末增长了4.58倍;工行2015年净利润达到2777.2亿元,比姜建清上任之初增长超过50倍。

勇做国际化舵手

在任职的16年间,中国宏观经济跌宕起伏,利率市场化等变革冲击不断,姜建清及工行也在适应中不断求变,期间不乏一些高瞻远瞩的改革。

上市后工行经营状况改善较多,开始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其中信息化、国际化是姜建清花费心血最多、最能体现其战略思想和工行经营特色的亮点。

曾有工行员工表示,“他看得比较远,能够超前三五年看到商机。工行互联网金融、国际化、IT都是业界领先的,这些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在姜建清看来,如果工商银行不向海外发展,在明天与跨国银行的竞争中,会成为一家只能提供区域服务的地区银行。“通过股改上市,国内银行实现了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的国际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改进经营管理、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发展。同时,国际化发展是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